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春风桃李铸师魂——仰恩大学教师风采系列:管理学院许惠铭老师

[发布时间]:2014-11-28 16:55:00[来源]:党委宣传部、学生通讯社

一名常怀感恩之心的师者

 ——访我校“福建省优秀教师”、“林惠奖教金”获得者许惠铭


 
  采访许惠铭老师是笔者期待了许久的一件事,也许是因为从老师和同学的口中经常耳闻他的精彩故事,从各类校媒上目睹他的许多荣誉,更或是每次擦肩而过时他给人昂扬向上的精神愉悦感……但因其工作繁忙,我们迟迟无法安排出一段适合静心采访长谈的时间。经过协调,最后在一个傍晚找到一次面聊的机会,急急忙忙从“冬季长跑”活动现场赶回来的许惠铭老师,亲切地招呼我们进他的办公室,完全没有领导的架子。许惠铭老师的温文尔雅、亲切和蔼以及真诚的待人态度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彼此间的距离。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下,采访顺利进展,我们看到了许惠铭老师作为一名师者的不懈坚守和无悔付出。
 
感恩:让我坚守“营盘”十年如一日

  2000年夏天,在大家打包行李离开学校的季节,许惠铭选择留下来。对于这个决定,许惠铭老师说他从没后悔过,相反这份工作给了自己太多的精神财富和意外收获。他说:“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是校领导和同事们无时无刻的关怀和大力支持,让我跌倒了能够坚强的站起来,让我能够从一名一线教师成长为一个如今可以引领学院向前发展的掌舵人。”“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真切地明白,成就事业的背后总会有许许多多默默为你呐喊加油、付出的人们。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能在成就事业的时候无悔于行,无愧于心。”正是因为许惠铭老师常怀感恩之心,不管学校是阔步迈进的时候,还是艰难前行的时候他都始终坚守,都常为敬业之行,常思责任之德,赢得了师生们的无数赞许。

  在仰恩大学2014年“道德讲堂”活动上,许惠铭作为我校爱岗敬业模范代表作了“感恩于心,责任于行”的主题发言,与师生们分享了他在平凡岗位上厚积薄发的精彩人生经历。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他引述朱秀文校长“先别惦记着能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赚不到钱。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搏的年纪,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一个字‘干 ’”的讲话。他以此阐释自己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良好心态,同时也勉励师生们要懂得珍惜,勇于担责,敢于实践,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感恩:让我深知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

  堆满资料的办公桌是他简洁的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这些资料里有市场营销行业前沿的资讯汇总,有国内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改革报道,有教育信息化运用的实例……他透露,自己平时喜欢看的书基本上是与所教课程相关的书籍杂志,如《新营销》、《营销与市场》等专业期刊,里面刊载了许多企业营销的最新案例,在学习的同时也能紧跟时代潮流。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许惠铭老师先后讲授过《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营销管理》、《企业CI战略》、《职业生涯管理》、《薪酬管理》和《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等多门课程。“上课时,遇到学生不喜欢听课或者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不够深入,学生难以理解,这些困难都是常见的。”许惠铭老师坦言,作为缺乏企业实战经验的“菜鸟”,面对这些问题,注重搜集与教学知识相关的最新资讯,并加以梳理整合,然后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将理论与实践运用相结合起来,使教授的内容具有实用性、时代性、前瞻性,从而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是他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基本做法。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丰富和拓展知识面,才能给学生上好一堂高质量的课。为了开阔眼界,吸纳新的知识。2013年下学期,乘着学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的东风,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台湾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等多所台湾高校学习交流。在郁郁葱葱的台湾校园里,他求知若渴,每周旁听各类营销管理和营销研究的课程,聆听各类通识讲座,参加2014年华人企业领袖高峰论坛等。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参加学生组织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亲身观察、了解和学习台湾高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做好书面材料整理。访学结束后,许惠铭老师将所学带回学校,并结合具体实际应用到教学工作和学院管理建设上。在“台湾访学见闻与感想”的报告会上,他说:“半年的访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台湾高校把人文关怀放在首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多,师生总体素质高”。

  他表示,未来他将积极引进和参照台湾高校的做法,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识教育的设计、职能部门的服务理念、有效的执行文化五个方面推进学院全方位改革。


感恩:让我明白不能辜负学生的期待 

  从在仰恩求学,再到留校任教,这样的人生经历让许惠铭老师对教书育人有着自己的独特想法。他说自己也曾是仰恩大学的一名学子,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经常能在学生身上看到自己当初的影子,那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对知识的渴求。“当初,我的老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让我切身的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对一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正因为这样,许惠铭老师除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还潜心钻研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

  “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有效的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的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堂教学的成败。年初,为了进杜绝“目中无人”的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和督促更多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许惠铭老师作了一个新的尝试和突破:“课堂新约——45分钟远离手机”。他在课堂上与学生约定:课前,同学们可自愿将手机等通讯工具上交,并在签到表上画一颗五角星做记录,等到期末时候谁的星星多,那么在平时成绩上给予酌情加分。

  “一些学生习惯性地在课堂上用手机上QQ、刷微博、微信,甚至观看影视,没有把心思放在听课学习上。”许惠铭认为,大部分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相对不足,自律性不够强,需要老师为他们提供建议和帮助,正确地引导他们。通过开展这样一个简单的约定,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局面,营造师生“大合唱”的良好氛围。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在签交表上,每个同学姓名对应的栏上基本上铺满了五角星,装满了正能量。在随机访谈了解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同学们自己也意识到手机占用了太多的时间,所以对于这个人性化的约定也都表示十分支持。“在约定实行的这段时间里,大家上课的状态明显好于以往,听讲认真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也不断变好。大家也更加自觉遵守和维护这个约定了。”在该约定实行中尝到甜头的一名同学不无感慨地说。

  在2013年,学生自发组织的一次线上“立德树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活动和“分享身边的良师益友”的活动中,许惠铭老师分别被评为“得到学生教师节感谢数量最多的教师”和“仰恩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作为一名事务繁忙的学院院长,如何能够得到这么多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但在深入交谈之后,我们发现了其中的秘密——抽时间多走到学生中去,关心和了解学生。许惠铭老师正是利用好每一个时间碎片,见缝插针地把学生工作做到细处。他常常说:“在工作上一定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做甩手掌柜,多些亲历亲为,让自己对工作更加熟练,积累更多经验,而且亲历亲为的工作作风有助于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认可与支持。”

  目前,他的新浪微博“仰望仰恩的星空”拥有两千多名粉丝,已经成为校园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微博之一。同时他的微博也成了他与学生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一个良好平台。一位2011届的毕业生在微博上给他留言:“真羡慕许老师可以永远活在青春里,永不毕业!”对此许惠铭老师有自己的想法:“教书育人的工作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内涵,我们虽然年岁渐长,但我们的心却始终要保持朝气蓬勃,青春焕发,这样才能融入到学生的青春里,才能把工作做到家。”

  接受采访时,许惠铭老师从一个学生比赛的现场抽空匆匆赶来。采访结束后,他又背上包忙着赶往另一个学生活动现场为学生加油鼓气。暮色下,远去的车灯照亮了漆黑的道路,我们默默目送,许惠铭老师对教育的炙热在我们心间化作长久的感动。(时安、黄莉、林艳、黄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