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校园菁华】独具匠心的勇者——访泉州市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我校学生林伟勇

[发布时间]:2016-11-08 10:41:00[来源]:学生通讯社

 

 
坚持创新  收获成果
 

  “多功能电子工艺笔筒具有特殊的外观设计体现了电子工艺设计的艺术,创新实用,功能多样……”身着一身简单干净的白衬衫的林伟勇,站在报告厅台前,神情专注,手指灵活地摆弄展示手中的创意笔筒功能,将各功能的作用向观众娓娓道来。电子时钟、移动电源、温度显示、触摸感应台灯、烟雾、毒气报警……越来越多的功能,全场有些沸腾。很难想象,巴掌大的笔筒里竟然蕴藏着13种功能。多功能电子工艺笔筒在今年泉州市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大赛创意设计类中斩获二等奖。来自2015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3班的林伟勇,获得该奖项实现了我校在此类创新创意大赛上的突破。工程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曾凤生评价他是“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的勇者。

  面对采访,林伟勇显得有些羞涩而腼腆。但一聊到电子电路时就变了一个人,专注,自信,神采奕奕。小巧精致的笔筒做出来其实不容易。近半个月的时间刻苦研,他常常忘了吃饭,甚至睡不着觉。“其实我也想睡觉,实验结果没出来就是睡不着,一躺下就会想着哪里做错了,哪里需要改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摸索,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他用“笨师傅”的方法,反复试验。当笔者问他是否计算过自己做了多少次实验时,他坦然道,没有爱迪生试验灯丝时做得多,我只有上百次。在实验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电烙铁等设备弄伤,但是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实验成功那一刻的喜悦。态度,精度,速度,刀尖上的技术。这是林伟勇的原则。安装笔筒其实很难,电子小元器件和线路必须精密规划,规划设计好操作区和控制区位置,“在头脑中虚拟布线,接着在实际布线中因地制宜,灵活变化”,他深有感触地介绍。
 
 
坚持学习   实践成长
 

  他爱学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林伟勇的舍友薛恒山说,林伟勇在宿舍“喜欢捣鼓各种电子设备,上至电路软件,下至数控软件。” “他的桌面平时很整洁,但是到了做实验的时候,桌面上全都是零件。”各种各样的电解电容、电阻、单片机、芯片、触控板、程序、图纸,横七竖八地躺在书桌上,图纸被反复地涂改,一叠叠地堆在一起。林伟勇课余的时间基本都在宿舍,坐在桌子前面做不一样的“低头族”。编写程序,调试硬件,调试程序……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他的舍友薛恒山笑言:“哪天他要是改行打游戏,估计我们会惊掉下巴。”

    看到图纸,他都会整理扫描一遍,在脑海里就会有实际的图形规划。制图软件用到的有很多,比如CAXA数控编程、CAD、CAXA、UG、CAXA制造工程师、GX Developer、DXP,林伟勇利用空闲的时间全部自学完了这些软件,通过努力钻研,现在他已经掌握了十五种不同软件的使用方法。

    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阅工具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程、机械制图、电子工艺技术、电工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三菱PLC与变频控制电路识图等专业书籍塞满了寝室的书架。

    学到的理论终归要通过实践。他自营起小林电气维修服务站,为同学们修理各种小型电器,维修并出售各种数据线,网线,机械制图,数控编程等。电子数模协会前会长郭明城说道:“他很乐于助人,我让他帮忙修机器人一下子就答应了。在学校也会看到他免费帮人修电器。”

  他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在实践中渴望遇到新的东西,迎难而上勇敢挑战。在他看来,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追求卓越,而非享乐人生。“对于作品来讲,尽管现在还是很普通简陋,但是它们身上记录着我的心思,我的思想,我的时间精力,我的梦。”他对作品的那份珍惜与尊重促使他创造出更多的作品,DIY太阳能集热器、光伏发电、自制电磁发动机,自制发电机,电动机,航拍飞行器,太阳能板光线追踪……
  
        
坚持梦想   继续前行
 

    “我是天生调皮,小时候尽是拆东西玩,然后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了。”林伟勇回忆,虽然家里也反对,被施“家法”,父母甚至扔掉了那些设备,但是他仍然偷着研究。渐渐地,他可以自己修好家里坏掉了的电磁炉、电饭煲、电热水器等。

  “我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修东西了,起初都是他们要扔掉的东西,我收破烂似的拿来玩,玩着玩着就修好了。”他追求实用,并会不断创新,会在家用电器原有的功能上加装辅助功能,比如控制线路的改造等。大一的时候林伟勇协助老师负责我校金工车间的维修,修好了旧机器,为整个车间带来新的活力。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网上看到一款辐射检测仪,林伟勇根据基本原理马上动手,做出了它的最原始本体,辐射发电器。

  林伟勇常常与老师探讨学术上的问题,他的老师温新竹告诉笔者,“基本上在他这个年纪在该领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林伟勇希望,在本科学习期间能够把自己当初念高职时落下的理论知识补上,让自己在今后的实践创新上更有思想,走得更远。(陈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