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篇“这样的老师,我愿意深深一拜”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文中讲述了辽宁某大学特别的一堂课:面对讲台下只有三个学生的课堂,讲台上,一个七八十岁的老教师认真授课,讲足一个半小时,写下满满的板书。下课时,他说:“谢谢你们三个来捧我的场……”
现今,回看许多高校课堂,这样的情形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抑扬顿挫,而台下的有些学生则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春眠不觉晓的、玩手机的、看闲书的、窃窃私语的、吃东西的……虽然情况并没像“三个学生的课堂”如此不堪,但却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如果这样的课堂能够在不同高校、不同教师课堂经常翻版上演,那么我们不禁就要试问,到底是学校的课堂教学出了问题,还是学生思想出了问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发起了一项网络问卷调查,对不同高校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对待课堂的心态,大致可归结为几点:一是比较重视专业课,视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为“鸡肋”。很多同学认为听课讲的是效率,课程选择也要有结构性差异,不能再像高中那样接受满堂灌的应试教育;二是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没有有效结合,造成授课效果不佳。有的教师单纯地口述或板书,未结合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有的教师单纯使用多媒体设备完全替代教学,课堂缺乏生气,师生少有互动,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三是对课堂授课效果存疑。一些学生平时上课并没有认真听,考前稍微复习一下,似乎也能考个不错的成绩,甚至能获得奖学金。那么,这就会让一部分学生产生迷惑,老师授课究竟有什么作用?四是部分教师授课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照本宣科,拓展不足,讲课呆板,缺乏风趣,面对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00后,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五是部分同学校规校纪意识薄弱。在校园内一些公共场所甚至出现有偿代课小广告、网络上开辟“逃课网”,公然助长逃课之风。在问及此类行为是否违反校规校纪时,几乎所有同学都给予了肯定,但由于身边的同学都是如此,老师也没有做过多的干涉,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六是一些同学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如夜间因学习、娱乐等导致较迟就寝,影响第二天精神状态。
当然,除了这几点之外,造成校园课堂出现如此现象的原因还很多。面对如此现象,如何让我们的大学课堂充满互动思辨氛围,展现教与学的灵动之美?也许我们应该及时深刻反省,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学生课堂学习的良好体验,让认真听课、认真学习成为一种自我成长的强烈需求,使他们从心底里尊重课堂,敬爱课堂,自觉把握每一堂课,对自己的学习、未来负责,才能不重蹈“三个学生课堂”的覆辙。(新野工作室 晓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