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张雪梅,经济学院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泉州保险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商科教育分会理事、福建省电子商务促进会高校专业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获立福建省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省一流本科专业、省级本科教学团队及省级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主持完成多项省、厅级项目,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曾多次获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仰恩大学“五一”劳动奖章、“仰恩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攀险峰万仞,育桃李万千。”作为一院之长,张雪梅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站在学校转型为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前沿,敏锐洞察传统专业的改革方向,积极推动教学内容与新时代人才需求的深度融合。她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者,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守护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的术业专攻与仁爱之心。
改革创新扬帆引航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张雪梅看来,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她深刻理解教育改革的系统性与全方位要求。自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来,张雪梅便积极响应,带领团队深入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时代的育人之道。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产业是人才施展抱负的重要舞台。”张雪梅认为,泉州作为全国万亿GDP城市之一,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亟需一批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产业技术人才。为此,她着力构建应用型学科、服务产业专业群、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四个层次的改革体系,推动学校的应用型转型建设。在张雪梅的带领下,学校应用经济学学科获得省级应用型学科称号,金融服务业专业群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群,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与金融实验教学中心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改革的成败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面对教师团队在创新上的挑战,张雪梅提出了优化激励机制、拓宽教师视野的建议。她鼓励教师们突破舒适圈,积极参与外出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和方法。她带领团队在一流课程建设和应用型系列教材编订方面不断深耕。2023年,张雪梅所负责的“经济类实践课程群教学团队”因其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丰硕的教学成果,被认定为省级本科教学团队。
思政科研润养课堂
张雪梅坚信,思政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避免生搬硬套造成教学脱节。在课程设计中,她巧妙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她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和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充分展示了她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同时,张雪梅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她深入探讨产教融合问题,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思政教育要入脑入心,关键是要从小处着眼,唤醒学生的共鸣和同理心。”作为本科生导师和班级党员示范岗教师,张雪梅在为学生党支部党员上党课的多次实践中发觉,传统内容的党课对于学生而言,吸收效果并不理想。以“爱国思想”培养为例,她思考着“对于外向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子,该如何使其在开展对外商务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拳拳爱国之心呢?”实践中她认识到,“如果党课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许更能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同。”课程思政刚启动时,张雪梅便躬身实践,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将专业内容同时代政策相结合,她的“中国开放新格局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课堂教学在2019年被学校评为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在反复的琢磨与尝试下,其《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中的共同利益观》成功入选2023年福建省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不仅如此,张雪梅还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动态,积极投身科研工作,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对她而言,科研不仅是探索未知、拓展知识边界的过程,更是深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科研反哺教学方面,我仍在‘摸着石头过河’,做得还不够成熟,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张雪梅在摸索中前行,在尝试中反思。在主持2019年度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微贸商圈模式下福建省中小微外贸企业校企协同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她深入探讨产教融合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集群与高校结合的运作模式,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她还积极推动学校与厦门商圈企业集群签订校企合作,建立商圈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并共同申报了3项省级教科研项目,既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行业前沿、参与实际工作的窗口,使其能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百年树人筑梦未来
云程发轫,初心不渝;玉汝于成,熹微前路。张雪梅相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关键。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中,她引入“翻转课堂”模式,通过智慧树等在线平台提前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形成自我知识期待,带着好奇与疑问听课。谈及此番教学设计的用意,她分享道,“如此一来,学生上课便不是在无知地、被动地接受新知识,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可以更大限度地延展课堂广度且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深度也能在此过程得到较好的提升。”此外,张雪梅还倡导“边学边练”实践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这种模式不再仅仅依赖于书面练习,而是将理论知识的传授转移到实验室环境中。学生们可以分组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角色,模拟真实的贸易环境,体验具体的岗位工作,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仰恩是我的母校,面对学生,我既有作为老师的责任,也有身为学姐的情怀,我希望能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再忙再难也要坚持。”身兼教学岗和行政岗的张雪梅,尽管日常工作十分繁忙,但却对前来寻求参赛指导的学生来者不拒。“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的考核点与我所教授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接性非常强,学生参与比赛,实际上是将赛前教育与专业学习合二为一。”她主张“以赛促学,学以致用”,将参赛视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第二课堂,通过竞赛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张雪梅还会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提供个性化建议。倘若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创业倾向,她便会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参加创业性的比赛,申请学校创业园的入驻,尽可能地推动项目落地落实。张雪梅微笑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和优势,作为老师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加一点‘催化剂’,帮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出青春的光和热。”
“学会做人,守信笃行;学会做事,创业有成。”校训不仅是一言以蔽之的行为准则,更是深植于每一位仰恩人心中的行动指南。做人与做事,构成了张雪梅教育生涯的两大支柱。她认为,做人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做事则是实践能力的体现。于新教师或学生,张雪梅寄有三言:初入新环境时,她希望他们能够“立德为首,勤学不怠”,以修身为本,明道为志,不断学习以适应新时代的变革;熟悉环境后遇到困难时,她鼓励他们“不畏浮云遮望眼”,排除万千阻碍,勇攀高峰,领略更为开阔的视野;在高压困难下付诸努力而未知结果时,她期盼他们能够“静待春暖花开时”,不能急功近利,而要踏实前行,厚积薄发,以待花开时分。(王艳萍、洪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