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载道以教育心
——访我校林惠奖教金获得者郝洁
人物简介:郝洁,艺术与教育学院专任教师,仰恩大学双师型教师。曾荣获福建省教育厅大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仰恩大学林惠奖教金、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等多项荣誉。2023年主持校园原创精品项目、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数篇,主编专著1部。
郝洁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个体潜能,促进全面发展。她强调:“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十六年的教学实践中,她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积极探索,展现自我。
作为高校艺术教育者,郝洁深知科研工作对教学的重要性。她表示:“科研不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她将科研成果融入钢琴教育实践中,采用“以述促学”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演奏、乐曲分析和技术讨论,鼓励他们表达对演奏技巧、音乐理论和乐曲内涵的理解,深化对音乐的认知。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和协调者。郝洁认为,钢琴演奏本质上是一种音乐叙述,“以述促学”模式淡化了教师的语言传输,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郝洁注重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研究,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实践。她指出:“通过模拟音乐会、舞台演奏等情境体验法,学生能在特定情境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此外,采用小组合奏、四手联弹等实践形式,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感。
郝洁认为,艺术教育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和情感的滋养。她强调,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贯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重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2023年,她主持的校园原创精品文化建设项目《海丝•鼓韵》成功立项。该作品巧妙融入海丝泉州文化神韵,以海丝文化为线索,旨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认同。郝洁坦言,舞台上铿锵有力的鼓点声,是学生们日复一日团结训练的结晶,也是闽南文化精神在艺术教育启迪下的生动表达。在她的指导下,该项目荣获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
从乐器爱好者成长为艺术教育者,郝洁深知艺术学习的关键在于实践。她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艺术,在艺术中体验生活。作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她将对艺术的热爱倾注于教育教学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艺术教育的真谛。(林佳静/文)
以“数”启思 笃“学”力行
——访我校林惠奖教金获得者靳晓晗
人物简介:靳晓晗,中共党员,数学系教师,以卓越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学术成果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她曾多次在省级和校级青年教师数学竞赛中获奖,荣获“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新秀”称号,并获得仰恩大学林惠奖教金等多项荣誉。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福建赛区斩获省级三等奖8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靳晓晗深谙教学艺术之道,她常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数学无处不在,它蕴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她说道。在教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时,她以身高与体重、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的关系为例,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变量间的关联,从而自然地引出相关系数的概念。
课堂上,她通过讲数学故事、绘制直观图像、模拟抛硬币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动手操作,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止于课堂,她还注重设计针对性的课后测试和作业,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掌握课程中的核心概念。
作为教师,靳晓晗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她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独特的方式解题。当学生提出富有创意的见解时,她总能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在她的课堂上,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妙趣横生的探索领域。通过精心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她成功让学生摆脱了对数学的畏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数学系的整体成绩也因此稳步提升。
百舸争流,勇者为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靳晓晗始终以学习者的姿态不断追求进步。她积极参加各级青年教师竞赛,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将竞赛中获得的新颖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将优质的教材、案例和软件融会贯通,供学生自主学习。谈及这些荣誉,她微笑着说:“备赛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的艰辛与挑战,但也让我在磨砺中成长,感受到教育的深远意义。”获奖的经历为她注入自信,使她在课堂上更加从容坚定,敢于尝试创新的教学策略。她始终认为,荣誉既是肯定,更是前行的动力。
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跋涉,而靳晓晗正走在这条道路上。她深知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未来,她将继续秉持初心,用热忱和毅力书写无悔的教育人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更优秀、更值得信赖的高校教师。(陈韵冰/文)
播知识之良种育梦想之繁花
——访我校林惠奖教金获得者吴晓伟
人物简介:吴晓伟,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福建省第二届青教赛三等奖获得者,泉州市高校优秀班主任,担任金融学专业教学工作。他主持校级教学团队“投资理财课程群团队”的建设,主持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福建省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等教科研项目,并发表多篇文章。
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教师,吴晓伟始终秉持“学以致用,课证融通,以赛促学,实践育人”的核心理念。他深知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塑造。在教学中,他通过精心设计的投资理财实训课程,将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标准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认知投资理财规律,并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吴晓伟组织的投资理财类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用比赛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用团队合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实现以赛促学、全面发展的目标。他的课堂既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摇篮。
作为经济学院副院长,吴晓伟不仅追求教学上的精益求精,更致力于团队建设与科研攻坚。在主持“投资理财课程群团队”建设过程中,他带领团队将课程群按照“投资理财基础知识——市场认知——风险防范——技能提升——前沿发展”的逻辑顺序设计,打破了各课程间的单一联系,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真正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核心,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团队建设的关键在于凝聚共识与明确方向。”吴晓伟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是加强内外部交流,按照OBE理念,联合企业行业开展研讨,明确课程团队的整体建设思路。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团队细化课程知识点,依据各课程教学的侧重点和学生培养目标重新制定课程大纲。在他的努力下,这些教学改革不仅为团队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金融领域培养了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作为党总支书记,吴晓伟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学科技能竞赛,他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金融专业素养。在指导比赛的过程中,当团队面临时间冲突、成员退出等瓶颈时,吴晓伟总是以耐心和智慧化解危机。他倾听学生的困惑,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帮助团队重拾信心,让比赛顺利进行。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挑战杯”、“学创杯”、“互联网+”等赛事上捷报频传。而同学们取得的3个大创国家项目、7个大创省级项目以及上百张省级以上专业竞赛奖状,也凝聚了他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批语与激励。此外,他还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与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晋江市支公司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接触行业前沿技术的平台,帮助他们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我的心中燃烧着传递爱与知识的火焰,渴望在学生心中点燃梦想的光芒。”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吴晓伟坚信,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是他最大的欣慰。未来,他将继续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用爱与智慧点亮更多学生的前程,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迈进。(吴思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