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心启智澜阔 教泽育才长——访我校林惠奖教金获得者(四)

[发布时间]:2025-02-10 16:57:33[来源]:学生通讯社

  

启智于内,抚心于外

——访我校林惠奖教金获得者卢传欢


人物简介:卢传欢,会计学院辅导员,财务管理系学生党支部书记,会计学院二级心理工作站负责人。她曾荣获2024年福建省省级暑期实践优秀工作者”,仰恩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暑期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为会计学院辅导员,卢传欢始终秉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因材施教,心灵相融”的教育理念。她常说:“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用心对待。”正是这种信念,让她在面对新冠疫情等特殊挑战时,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初入职场时,疫情的阴影笼罩校园,她从高校毕业生转变为辅导员的角色。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中,卢传欢没有退缩。她迅速调整心态,用坚定的步伐与温柔的陪伴,成为学生们的坚实依靠,为他们筑起一道心理和生活的“安全屏障”。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她不仅专注于思想引领,更积极学习财会专业知识,从专业证书获取到考研方向选择,无不倾注心血。她将辅导员工作与学科特色深度结合,力求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指导与支持。在她看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每一份梦想都应被用心呵护。


作为财务管理系学生党支部书记,卢传欢在党建工作和团队建设中展现出非凡的行动力。她将党务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学院活动,让学生党支部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谈及组织暑期实践活动的经历,她坦言疫情带来的断层曾让活动推进困难重重。面对学生的不解和抗拒,卢传欢并未退缩,而是通过分享自己读书时期在肿瘤医院社会实践的故事,逐步消解学生心中的抵触情绪,点燃他们的参与热情。最终,2024年福建省省级暑期实践优秀工作者”的荣誉是对她努力的最好肯定。


作为会计学院二级心理工作站的负责人,卢传欢更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育人的核心任务。在她看来,健康的心态是学生成长的基石。近两年来,她不断探索心理教育的新模式,构建了“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情报员”四点一线的服务体系,并通过心理讲座、趣味运动会、微视频大赛、心理情景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提升自我调适能力。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程中,她精心设计了“抓手指”“沙盘体验”等趣味活动,在轻松互动中消除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团体凝聚力。她坚信,换位思考是走近学生心灵的钥匙,而倾听与理解则是打开心门的桥梁。


“教育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是一场梦想的接力。”这是卢传欢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作为一名辅导员,她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同行者。展望未来,这条以爱与责任铺就的教育之路,她将继续用心传递温暖,用梦点燃希望,与学生们共同书写成长的壮丽篇章。(吴思煜、康双雯/文)

 

教学相长法缘永续

——访我校林惠奖教金获得者黄文伟


人物简介:黄文伟,仰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教工党支部书记,泉州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他担任福建省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社区法律服务与实践》负责人,并出版了四部有一定影响力的法律著作,其中《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荣获法律出版社2019年度最受读者欢迎十大好书”奖;《法律检索与知识管理手册》则成为法律实务领域的重要参考指南。此外,他累积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两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在教学中,黄文伟探索出“边教学边研究”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致力于将教学与学术融合为系统化的成果。他分享道,《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一书源于他对课堂教学的深刻反思与归纳。从宏观视角出发,这本书通过微课的形式,逐步梳理出法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所需的关键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法律思维。而2024年出版的《法律检索与知识管理手册》,则聚焦于微观层面的操作技巧,指导法律从业者通过高效检索与知识管理,搭建处理法律问题的思维框架,从而提升专业能力,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这两本书是长期教学积累的结晶,也是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产物。”黄文伟坦言,这些著作的初稿大多来源于课堂教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教学实践与师生互动,内容不断打磨完善,最终成为业界认可的优秀成果。他强调,这些作品不仅是法学生理论学习的指南,更是他们走向社会、适应实务的重要桥梁;而对于毕业生而言,则是终身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宝贵参考。


作为一名法律教育者,黄文伟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教育理念,将法治教育与品德培养融为一体。他深刻理解仰恩大学“学会做人,守信笃行;学会做事,创业有成”的校训精髓,并将其巧妙融入课程思政之中。他主持的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社区法律服务与实践》,成为课程思政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示范课程。


黄文伟与鲍莹玉、王晓丽等教师团队密切合作,通过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律知识教学延展至社会服务。课堂上,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普法课程,撰写教案,模拟庭审与法律咨询;课堂外,他带领学生走进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场所,参与实地学习与社会调研。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实现了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这是黄文伟在教学中始终践行的信念。他认为,教学的核心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助力学生成长、发掘自身不足,从而不断自我精进。他坚持以学生的职业成长为目标,将教学成果凝练为学术著作,让课堂知识更加系统化和实用化,同时为法律教育领域注入新鲜的学术活力。


在科研与教学的双向互动中,黄文伟展现出教育者的高度责任感。他将学术研究融入教学内容,将课堂讨论转化为研究主题,以“教促研”“研促教”的方式构建长久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他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出版更多具有实用价值的法律专著,不仅为在校学生铺设成长之路,也为毕业生提供持续进步的动力。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对话,而我希望用法律为学生点亮前行的路。”黄文伟以热爱与坚守书写育人的篇章,以研究与实践延展法律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他用行动践行着“德法兼修”的教育理念,也以无私的努力为法学教育注入温度与力量。未来,他将继续迈步在教育的征途上,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与法律事业的进步倾注更多智慧与热忱。(吴怡真/文)

 

思政引领成长管理共筑全才

——访我校林惠奖教金获得者吕思仁


个人简介:吕思仁,中共党员,仰恩大学学生事务部教师,曾起草《仰恩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在2022年首届基层党务干部职业能力大赛中,他凭借出色表现荣获谈心谈话环节一等奖;2024年,他所在的课程团队在第十六届福建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教学赛道高教组中摘得铜奖,其中材料撰写和申报工作由他主导完成。



    作为一名拥有十年辅导员经验的资深学工人,吕思仁深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转岗至学生事务部后,他依然坚守育人初心。在他的策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相关制度得以建立,同时二级学院的思政教育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每月会下发思政主题,比如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各学院根据主题策划活动形式。”他表示,举办多样化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教育形式,也深刻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与价值追求。


    在教学管理方面,吕思仁将学生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作为首要目标。他用心规划排课任务,确保带班辅导员能够优先承担所带班级的授课任务,特别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这两门课程上,充分利用辅导员对学生个性特点的深入了解,为学生提供精准指导,帮助学生清晰设定职业目标,促进学生求职技能的掌握,进而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他认为,这两门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规划具有深远影响,能够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升综合实力。此外,吕思仁对教学质量的把控可谓精益求精。他严格按照教务部相关规定,组织新教师试讲、开展集体备课、召开课程总结会议,并组建课程研讨小组。他定期组织听课评估,发现授课教师不足之处后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通过座谈会集中收集教学反馈,以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为顺应新时代大学生多元化需求,吕思仁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工作。他依据教育部思政司发布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指南》,负责起草学校实施方案,并全程参与走访调研、设施完善、平台申报及活动审批等各项事务。学生社区启用后,累计举办了50多场涵盖党建引领、爱国教育、交流分享、传统非遗等主题的活动。其中,普照书院的“彩虹草地音乐节”、沉浸式剧本杀《留在仰恩》,以及立德书院的中秋博饼、立信书院的“交换心情盲盒”活动,都因创意新颖而深受学生喜爱。吕思仁表示:“将活动前移至学生社区,不仅打通了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有意义的成长体验。”这一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生活区的活力,有效促进了智育、美育、劳育、心育的融合发展。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是吕思仁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作为学生事务部的一员,他始终秉持“学生事务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念,在工作中用心倾听、用情陪伴。他相信,教育不仅在课堂,也在生活的点滴中滋润心灵。展望未来,他将继续推进学生思政教育,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贡献自己的力量。(吴怡真、吴晓静/文)